-
你如何培养强大的内在控制力?
注意你什么时候因为自己的困难或负面情绪而自我伤害或责怪别人。即使这是真的,也不要沉溺于自怜。专注于问题中在你控制范围内的部分,放下其余的部分,包括其他人的反应。
596 540 -
谁提出了控制点的概念?
Julian B.Rotter于1954年提出了控制点概念,并在人格研究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1966年,罗特创建了一个13项的强迫选择量表来衡量控制点,尽管它既不是当今使用的唯一量表,也不是最受欢迎的量表。
495 153 -
感知控制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感知控制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强大的联系。人们越相信他们的行为决定了他们的未来,他们就越有可能采取健康的行为,比如吃得好和定期锻炼。另一方面,如果他们觉得自己无法控制,比如在处理绝症时,他们可能会出现负面症状,如压力和抑郁。
764 192 -
不同类型的控制点有哪些?
大多数人要么有内部控制点,要么有外部控制点。那些有内在控制点的人相信他们的行为很重要,他们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那些有外部控制点的人将结果归因于环境或机会。
615 260 -
控制点是一种人格特质吗?
许多人认为,控制点是你与生俱来的,是你性格中与生俱来一部分。然而,有证据表明,父母在孩子如何发展控制点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鼓励孩子的独立性,并教他们将行为与后果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发展内部控制点。
454 133 -
哪些因素影响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往往也有很高的自给自足能力,这是幸福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自尊心很强,对自己感到安全和满足,不太关心别人对他们的看法。自我效能感强的人更有弹性,不太可能被负面生活事件所动摇。他们的控制点更可能是内部的,而不是外部的。
397 229 -
感知控制如何影响压力体验?
具有高自我效能感和内在控制点的人往往能更好地应对压力,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影响。与此同时,那些有外部控制点或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人容易感到无助,导致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过度释放。这反过来又会导致绝望和抑郁感。
759 560 -
什么是控制点?
控制点是指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一种自主感。有内在控制点的人会相信,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自己的能力、行为或错误的影响。具有外部控制点的人往往会觉得其他力量,如随机机会、环境因素或他人的行为,对个人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负有更大的责任。
像人格心理学中的其他结构一样,控制点也属于一个谱系。遗传因素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控制点,以及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尤其是早期照顾者所模仿的行为和态度。
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一个人的控制感似乎会影响结果的几个领域,包括教育、健康和公民参与。总体而言,此类研究普遍表明,那些拥有更多内部控制点的人比那些拥有更多外部控制点的人们更成功、更健康、更快乐。
609 237 -
自我效能感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
与控制点相关的另一个心理学概念是自我效能。正如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所描述的那样,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或不能)完成任务并实现目标。
尽管自我效能感高的人通常也有更内在的控制点,但这两个指标并不完全相关。例如,有人可能觉得自己有能力影响自己的健康,同时又觉得自己缺乏某些技能,比如烹饪健康的饭菜,这会改善他们的健康(内部控制点高,但自我效能低)。
667 392 -
控制点
出现问题时;把责任归咎于所认为的不幸原因是很自然的。在许多情况下,个人施加这种指责可能与一种被称为“控制点"。
933 673